雷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
雷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
黃冠華
2011年9月
雷暴是香港春季和夏季常見的天氣現象。 大多數雷暴由積雨雲組成,每塊積雨雲覆蓋範圍一般直徑約數公里,高度約十公里或以上。
雷暴能引發各種惡劣天氣,包括暴雨,閃電,陣風,冰雹,水龍捲和龍捲風。強烈雷暴伴隨著強對流,能夠引起強下沉氣流和暴雨。
由雷暴產生最強勁的下沉氣流稱為微下擊暴流,它由強烈雷暴所產生,氣流衝向地面後會向四周擴散。微下擊暴流維持很短時間,通常約5至15分鐘,而且影響範圍較小,直徑只有約1至3公里。
飛機經過微下擊暴流會受到連串急速的氣流變化,順序為逆風(風吹向飛機),下沉氣流(風從上向下吹),然後是順風(風從後面吹向飛機)(圖 1)。如此迅速的氣流變化會危害飛機在降落和起飛時的安全。為應付微下擊暴流的影響,飛機師需要及時採取糾正措施,以確保飛機安全。
香港天文台在大欖涌設有一台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(圖 2),用作探測微下擊暴流和風切變,使飛機在香港國際機場升降時更加安全。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配備一套先進的電腦程式,能自動探測雷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和風切變現象,並以圖像方式呈現在顯示器上(圖 3),供航空交通管制員和航空氣象預報員參考,而微下擊暴流和風切變預警信息亦會立刻發送至飛機師和航空機構, 並且每分鐘至少更新一次。

圖 1 飛機在接近微下擊暴流時受到的影響。

圖 2 在大欖涌的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

圖 3 供航空交通管制員和航空氣象預報員使用的圖形顯示器
參考資料:
[1] "Windshear and Turbulence Alerting Service at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- a Review", by S.Y. Lau, C.M. Shun and B.Y. Lee, Hong Kong Observatory.
[2]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Wikipedia
[3] 風切變及湍流單張,香港天文台。
[1] "Windshear and Turbulence Alerting Service at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- a Review", by S.Y. Lau, C.M. Shun and B.Y. Lee, Hong Kong Observatory.
[2]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Wikipedia
[3] 風切變及湍流單張,香港天文台。